復古不敗,經典永在——家用篇(下)Bialetti、柳宗理

1.摩卡壺情境圖.jpg

Words_Gerome Lee

Photos_Bialetti、Sori Yanagi、艾可國際、俊欣行

兩次世界大戰,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不可抹滅的傷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更讓許多國家經濟與民生產業砍掉重練。許多企業不畏煙硝戰火摧殘,在戰後逆勢挺立。在東方與西方各介紹一個,超過半世紀以上的長青經典設計品牌,他們的共通點都是捱過經濟轉型、面臨過消費需求的翻轉變化,到21世紀當下依舊駐守前線的佼佼者。

義大利式的哀愁與重生

現在提到流行時尚與設計,腦海中快速閃過的關鍵字,不論是國家或是品牌,可能很多都與義大利脫不了關係。在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期間,首先面臨在一次大戰後,儘管被列為戰勝國,但義大利戰後內耗極為嚴重。在此刻也開啟了義大利墨索里尼時代,加入日本、德國為主的軸心國。因此二戰後的義大利,在兩次戰爭內都沒有撈到一筆,最後還讓經濟崩壞。

而Bialetti的創辦人Alfanso Bialetti(1888-1970)在1918年一次大戰結束後,從法國回到義大利開啟了鋁製品的製造工作,由於義大利並不產重工業所需要的鋼鐵,但是卻盛產鋁金屬,對於家電來說,鋁是十分合適的素材。

來自洗衣機靈感的咖啡機

Bialetti的摩卡咖啡壺,從1950年到目前至少在全球銷售出超過三億支咖啡壺,若以目前全球有73億人來算,大約平均每25人就有1人擁有。

不過提到Bialetti如何創造出摩卡咖啡壺,最初是來自洗衣機而產生的靈感。在19世紀末,開始出現蒸氣式洗衣機,取代了更早期用人力拍打刷洗的洗衣槽與手搖式洗衣桶。蒸氣式洗衣機原理就是將水轉換成高溫蒸氣,進而將噴出的蒸氣水在衣服上進行深層高溫去污。洗衣機內透過一根金屬管,能將加熱後的肥皂水從機器底部吸上後噴灑在衣物進而能夠達到清潔效果。

而這個設計讓Bialetti運用到咖啡壺,透過蒸氣壓力讓咖啡文化得以快速普遍,更讓摩卡壺成為居家內蔚為流行的家用品。Bialetti的Moka壺,後來更被廣泛認知透過蒸氣與壓力汲取的咖啡壺都被稱為摩卡壺。此外,摩卡取名來自中東葉門的摩卡港,在一百多年前可以說是負責運輸中東與非洲最重要的咖啡出口港埠。

換湯不換藥,八角經典壺風行近百年

經過兩次大戰的波折,Bialetti的事業一度受到中斷,等到戰後繼承Alfranso Bialetti咖啡意志的,就是他的兒子Renato Bialetti。Renato重操父業,並且他透過大規模的行銷方式讓來自義大利的Bialetti走紅全球。

你現在所看到的Bialetti摩卡壺,從1933年設計出的外型至今,甚至所用的材質都跟最原始的摩卡壺一樣。靠著單一產品走紅全球再加上長時間在市面不墜的品牌。Bialetti如同許多義大利品牌一樣,除了懂得維繫品牌價值之外,還時常大玩跨界。不時推出符合時代潮流的不同配色款已經是小菜一碟。先前還曾推出過普普藝術系列,把Andy Warhol、James Rosenquist、Roy Lichtenstein等人作品躍上摩卡壺,更別提到與許多品牌共同推出聯名款式。同時Bialetti也舉辦設計競賽「Bialetti national design contest」,讓義大利的學生投稿將義大利城市意象設計在摩卡壺上。

喔對了,每個Bialetti摩卡壺身上面那位有八字鬍男人的俏皮logo,當然就是創辦人Alfranso  Bialetti的形象。

 

端出柳宗理,連媽媽可能都聽過

提到柳宗理,設計迷腦海可能出現的經典,除了一系列生活道具、餐具之外,應該就是「蝴蝶椅」(Butterfly Stool)。這張僅使用兩片壓合處理過的木板所構成,用極簡材料製作出的體態優美的椅子,讓巴黎羅浮宮、紐約MoMA等博物館列為永久收藏。1954年設計出蝴蝶椅,歷經半世紀仍是許多人追崇的款式。

柳宗理名下的設計,與生活都脫不了關係,不論是南部鐵器系列的鍋具,或是餐具等等,在市面上單一品項的銷售都長達幾十年。相較於其他的設計品牌,柳宗理設計蝴蝶椅到生活道具上,的確都秉持著人們可以消費得起或享受得起的好品質,相對平實的價格也讓柳宗理系列產品更容易走入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用手去感受,手會告訴你答案」

柳宗理設計的物件中,儘管有著包浩斯風格下的行隨機能感,但似乎少一些工業設計下的絕對理性,多了一些圓潤醇厚的手感。他在設計時,強調的是當內在機能確定,外在樣貌即會應然產生。因此他的在做設計的本質概念是「用」而不是「畫」,在眾多設計品當中,柳宗理最直覺的做法是直接動手做模型,透過縮小比例的原型製作,更為直覺的感受設計出的使用感。這與先畫設計稿出來再修正的邏輯不太相同,也因此你看到柳宗理的系列設計,很難找到一條絕對的直線,依照著使用情境創造出合乎使用邏輯的手法。也因此,你看不太到裝飾性的設計,哪怕是會搶走產品本身的色彩,柳宗理刻意將這些與使用無直接關聯的元素降到最低。

日本民藝倡導,超乎對美的堅持

柳宗理.jpeg

柳宗理被人稱為是日本工業設計第一人,不過擁有豐富底蘊,有滿大部分是來自他的父親柳宗悅。柳宗悅被稱為是「日本民藝運動之父」,他認為的「民藝」,其實是從普羅大眾的日常生活中,透過生命經驗所演化出來,並不是由特定的設計師,或是富有技藝的降師們所打造的,也因此這樣的產出會是一個恆遠流長的最大公約數,在這樣的美學他可能並非完美,帶上地方特色或是實用、耐用等本質。柳宗悅在世時,走訪日本各地收集地方工藝品,逐步挖掘出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樸實,事實上卻有非常厚的文化積累。

生長在這樣的家庭環境,柳宗理從小便接受美的薰陶,在「民藝」這件事上,自然感受特別強烈,只不過父子倆直到多年後才聯手共同推動這個他們所認同的民藝價值。直到今日,你仍會在柳宗理的生活道具上看到帶有地方色彩的工藝精神,像是黑樺木餐具系列,由於必須透過老師傅手工打造,尤其金屬接合樺木的部份必須做到無縫差的精密度,因此年產量很低。

2011年柳宗理過世後,截至今日掛著Sori Yanagi柳宗理的品牌持續創作與生產中,由柳宗理兒子柳新一持續營運「柳工業設計協會」並擔任理事長,協會內持續推廣柳宗理的設計概念,同時也提攜新的設計師,他們相信承襲下來的不只是設計,更含納了風土民情經時間淬煉後,那早已渾然天成的美。

 

全文刊載於《震旦月刊》No.546/玩味設計

復古不敗,經典永在——家用篇(上)Nintendo, Vornado, Braun, Smeg

Words_Gerome Lee;Photos_Braun、Nintendo、Smeg、Vornado、品硯實業、雯麗國際

 

舊東西、老東西特別貴的概念,賣的就是你來不及擁有或參與的“時間成本”,尤其以下介紹這幾項基本上都可以說是感性勝過理性的鐵證,讓你從思考「需要」直接跳到「想要」。設計興起的年頭,這些例證說明:設計做得好,賺錢賺到飽。

 

回憶最貴,老酒裝小瓶 Nintendo Mini Family Computer

nintendo nintendo2

在2016年11月10日任天堂正式對外發表的Nintendo Mini Family Computer,復刻經典家用遊戲紅白機,外觀袖珍可愛(縮水30%的體積),無法享受吹卡帶插卡樂趣(有年紀的就知道我在說什麼了啊啊啊)。為符合時代增加HDMI輸出並採用USB外接電源供電,內建30款經典遊戲,將遊戲燒在機板上不能增加也不會減少。不過目前唯一的問題不是袖珍手把會讓人玩到抽筋,而是一台定價5980日幣的機器,現在網路上炒到翻,賣的不是機器規格,而是要大家乖乖掏錢買回憶啊。

 

任天堂在遊戲史上堪稱傳奇,傳奇的原因不只是在於創造出許多經典遊戲以及遊戲機的多樣玩法,還有他們不斷嘗試與創新的歷程。從1889年成立以來,任天堂就以生產紙牌遊戲起家,在當時普遍用於賭博產業。到了1960年代,曾經與迪士尼合作生產全球銷售的迪士尼紙牌,狹著這次的成功,身份也算洗白,任天堂開始擴展其他領域,像是成立計程車公司、酒店、食品、玩具、吸塵器、棉花糖機、嬰兒車等等,一些八竿子打不著你現在腦中印象的任天堂。也或許是早期企業文化中在經濟發展中,有這種打破既有的勇氣去嘗試,讓屢屢看似要被時代淘汰的任天堂一路挺到現在,遊戲產業不只是外強環伺,還包括網路遊戲業的高度發展,任天堂除了賣回憶吃老本之外,看看他們還會如何出招。

 

工業風電扇不等於工業電風扇的Vornado

vfan-lifestyle-lgvfan_red_hero_highresvfan_green_hero_highres

將渦流(Vortex)與龍捲風(Tornado)兩字合在一起成為的Vornado,創立自二戰之後的1945年。創辦人之一的Ralph K. Odor早在1920年代時主要研究如何提升飛機螺旋槳的效率,後來與Ottis A. Sutton開始合作將螺旋槳力學的技術滿足戰後的民生所需,開始製造與生產一系列的渦流電風扇。我們現在所看到經典款的Vornado循環扇Vintage Fan,這個型大約從1940年代就定型至今,因此你在這款復古循環扇上依舊可以感受到,金屬殘存的工業感,大而化之的結構,整隻手都可以放進風扇中(家中有小孩或有寵物的請當心)。強而有力的輸出送風,還有不甚安靜的運轉躁動,更多了點舊時期的復古感。幸好,在歷史中幾經更迭易主的Vornado還是持續開發現代樣式的循環風扇,而長青經典款VFAN這顆讓消費者腦波弱化的搖錢樹,想必在未來也會持續生產。

 

Braun百靈的不倒時鐘系列

braun-bnc002-1 braun-bnc002

Braun百靈這個相信已經許多人都知道了,現在提到德國百靈有名的都是刮鬍刀、電動牙刷等等,不過設計迷大多會追崇百靈早期的設計家電,尤其是工業設計發展史上必會提到Dieter Rams這位百靈首席設計師,60年代後的幻燈片機、留聲機、收音機、吹風機、唱機、錄影機等等經典款式,幾乎都與Dieter Rams脫不了關係,許多更成為博物館永久館藏。蘋果目前當家設計總監Jony Ive也是Dieter Rams的崇尚者,以極致簡約的方式設計人們所使用的器物。

braun-abr21%e6%98%af%e7%99%be%e9%9d%88%e7%b5%90%e5%90%88%e6%94%b6%e9%9f%b3%e6%a9%9f%e8%88%87%e6%99%82%e4%b8%ad%e7%9a%84%e7%b6%93%e5%85%b8%e4%b9%8b%e4%bd%9c

( Braun ABR21是百靈結合收音機與時鐘的經典之作)

Dieter Rams除了有名的「設計十誡」之外,更以「Less, but butter」成為許多設計師奉行圭臬。1987年推出的Braun AB1旅行時鐘,以簡單、耐用的設計風行多年,直到多年後AB1雖然早已停產,不過百靈以復刻版BNC002重新推出。百靈經典家電許多由於科技進展,未來也不會再出現,像是幻燈片機之類,不過鐘錶系列值得關注,沒有大改外觀的類比指針、機械式的鬧鈴控制、再加上塑膠射出的外殼,重量上儘管輕得有些廉價感,畢竟一開始的產品定位就是強調旅行或是能夠清楚辨識與耐用。在鬧鐘這個大同小異沒有太多可變化的品項中,百靈設計出數種控制鬧鈴的按法和方式,有些是直接推動鐘面本身,或是用聲控的方式,儘管經典類比時代的產物加上聲控有點違和,不過挑戰多樣形式且保持品牌不變的基礎調性,讓人一眼就知道「啊!這是百靈。」百靈從早到現在的設計語彙,能夠帶有一股不脫俗的流行感,尤其那些數十年前誕生的產物放到當今依舊犀利。

 

義式血統先勝一半的Smeg

smeg%e6%83%85%e5%a2%83smeg-fab28smeg%e6%8e%a8%e5%87%ba%e8%92%99%e5%be%b7%e9%87%8c%e5%ae%89piet-cornelies-mondrian%e6%a8%a3%e5%bc%8f

1948年創立的Smeg位於義大利艾米利亞-羅馬涅行政區,這個行政區內農業蓬勃發展外,機械產業同樣興盛,駐足在此還有眾多汽機車世界品牌包括了Ferrari、Lamborghini、Ducati、Maserati、Pagani等等,擁有高度工藝技術的區域內,Smeg在廚具產業也同樣獨樹一幟。

smeg-marc-newson%e7%b3%bb%e5%88%97smeg-marc-newson%e8%a8%ad%e8%a8%88%e7%83%a4%e7%ae%b1

Smeg手持經典這副好牌之外,也不斷嘗試跨界,像是2008與Marc Newson合作設計推出爐具、烤箱、抽油煙機。面板簡約帶有流線以及復古的拉式冰櫃門把的單門冰箱系列FAB28,更是跨界跨到天邊,先不管容量很小僅有268公升,大概就是單身貴族或是小家庭可用(如果要開休旅車大肆採購的話這台就可以先放旁邊)。光面板可以挑選的顏色就多到讓人眼花撩亂,還不包括經典的國旗式樣、與英國車廠MG推出經典綠,又或是蒙德里安樣式(Mondrian Style)經典的紅黃藍格子造型等等。如果嫌造型不夠獨特,Smeg還把1957年Fiat 500車頭作成上掀式冷藏櫃,連車燈都能亮起實在一絕,僅有100公升的小肚量(足夠你放下啤酒和飲料)要價5,500歐元,差不多就是你花個近二十萬台幣,可以買回一台停在客廳內不突兀具有復古老車外型的冰箱,對了還有源自義大利國旗的紅白綠三色任君挑選。

 

一次到位,造就經典的絕對地位

 

這些經典復古品項,你可以說它們根本不用靠什麼創新動力,賴著老本一路活到現在,堪稱是設計界的活化石。換個角度想,它們歷經了工業革命、現代主義、全球化浪潮、網路世代、互聯網到社群行銷,並沒有被歷史的脈流擊倒,甚至不斷高攀的售價,還是讓人乖乖掏出銀子買單,儘管產地、組裝或者用料開發上有了調整,越來越多的產品如出一轍來自世界工廠中國,不論如何放上這些經典廠牌身價可就翻飛高漲。畢竟,這些都是在黃金年代曾打下一片江山的拔尖之作,你無法搭乘時光機回到想像中的流金歲月,倒是可以藉由擁有經典來回味一番。

全文刊載於《震旦月刊》No.545/玩味設計

關於「單位」這件事,其實比你想得還要有趣

IMG_0072

Words、Photos_Gerome Lee

 

單位其實沒那麼科學

IMG_0102 copy在歷史上,人們為了要溝通「單位」這件事情,以下出現過的故事你可能會大呼也太不科學了!譬如說一碼(yard)的由來,竟然是英國國王亨利一世受不了諸臣對於碼這個單位喋喋不休,下令說從他鼻尖到食指指尖的長度;至於英呎(foot),從字面上就知道跟腳有關,儘管這個單位可追溯到古希臘與古羅馬,但當今你所認知的一英呎,竟然是德國幾何學者Jacob Koebel,將教堂內正好走出的16位男士,將所有人左腳的長度相加後除以16就得出英呎而得出;英吋(inch)這單位的制定更令人匪夷所思,這字本意為大拇指,意即為一節大拇指的長度,英國國王愛德華二世,為了制定出來,竟讓人在一堆大麥中選擇最大的三粒麥穗,然後將其排列就成為了現在的英吋。以上故事並不是告訴你古代人制定單位不只隨意還很任性,而是單位這件事情,本來就和常民生活息息相關。

 

日常所見的度量衡,是被人們精心打造出的溝通語言

來談談另一個與我們生活切身關聯度更高的單位——「公尺」。在1799年時,根據了法國科學院在早年定義出的標準長度,就是將通過巴黎經線上從地球赤道北極點的距離,取其千萬分之一就成了我們現在使用的「公尺」,為此還製作了鉑合金棒作為公尺原器,不過當中關於一公尺的長度定義又沸沸揚揚的修正了好幾次,最後在1970年終於定調,一公尺即為「光在真空中於1/299792458秒內行進的距離」。

若是一個展覽如此像我介紹「公尺的故事」如此語重心長又極富教育意義,大概展覽內只會剩下小貓兩三隻。7/01~9/16在松山文創園區內所舉辦的「單位展:This much, That much, How much?」(以下簡稱為單位展),將你對於單位的嚴肅、科學的冷面意向,轉換為有溫度又有趣的知識體驗。單位展在2015年時,在東京21_21DESIGN SIGHT所開展的三個月內,就創下11萬次的觀展人潮,平均一天就有超過1200人次造訪。

 

設計巨頭連線,深澤直人X三宅一生X佐藤卓話題保證

單位展首次從日本移師海外,而21_21 DESIGN SIGHT又是深澤直人、三宅一生、佐藤卓,這三位日本當代設計師所核心規劃的,自然受到設計迷們的關注。在單位展內,大量的知識呈現,可以說是以「生活」為核心,少了海量的文字資訊,取而代之的是視覺化的產物,像是透過互動、身體感官、或是視覺化呈現,讓來參觀的人們可以用圖像式的方式感受到單位上的差異。的確,對於大多數受到專業背誦教育的台灣人,我們背誦著單位口訣「你輕母齒唇分離」(里、頃、畝、尺、寸、分、離),單位就像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啊!明明離生活很近,卻又感覺有些遙遠。

IMG_0091

 

三大空間各司其職

實際走入,你大可放下一百個心,這裡不會有那種假互動,事實上卻在羞辱人們記憶的數學小遊戲;也沒有叫人們耐著性子數著珠珠並倒入某項容器中,實際上則在考驗著你的耐心程度。入內共有三個主要空間帶你領卻單位奧妙,第一個空間帶著我們體驗單位的本質與定義,透過具象化的物品展示,或是比較而展現不同的單位。第二個空間內,則是透過排列陳設,讓人一覽譬如制式紙張、書籍開本、酒器度量等等,另外也加入了即時互動,將人們拍攝顯影出的影像,用像素(Pixels)的方式呈現。在第三個空間中,將大象、人類以及老鼠的生命週期、心跳速率轉為聲音與影像,能夠感同身受了解不同生命體的存在。儘管單位內的展示無法詳全,像是壓力、濃度或是更為科學使用到的單位介紹皆不在這個展覽之中。不過與生活相關的單位表現,各行各業都有其獨特有意思的丈量方式,而且不分年齡老幼可以一目了然。

IMG_0083

IMG_0079

 

非主流卻切身相關的罕見單位

我們生活當中,除了一些有數字化的實際丈量單位之外,更還有許多是針對目的性而產生的計算基準,像是日本酒的量度單位,實際上我們常看到書寫著漢字和圖樣的日本大酒樽便是4斗(72升),接下來展覽內就開始帶你走一趟酒的分裝計量之旅,從石(1800升)、斗(18升)、升(1800ml)、合(180ml)、勺(18ml)。從原本一桶4斗的酒樽中,到最後可以分成倒出為1600個清酒杯,豐富視覺呈現一次清楚表達。此外像是書籍尺寸、判別、還有一些常使用的長寬比例,一次性展示出來,讓大家更有感覺。此外,義大利麵的份量則有專門的測量器,畢竟這種看似小小的東西,遇水之外膨脹可能會讓人「吃不消」啊!所以這樣的測量器,並不需要精準的告訴你該煮幾條,而是一把塞入量器當中即可輕鬆煮出合適份量;另外藥劑師每天總要計算大小不同的藥錠,如果乘上服用的天數以及不同的病例處方,藥量可是人命關天,也得有個好量器快速計算,幸好透過藥碇固定的周長大小,可以在特殊量器中計算出來,否則依照人工一粒粒計算的方式,可能會讓人等拿 藥等上大半天!

以一個大眾都能讀懂看懂的展覽,至少讓那些我們覺得無聊至極的單位,成了有意思的體驗,不論用摸的、讀的、看的、玩的,關於學習這件事情,應該可以被設計得更有意思,可惜我們成長的過程當中都少了這一味啊!

IMG_0129

關於21_21 DESIGN SIGHT

 

21_21 DESIGN SIGHT的創立,一直為人津津樂道,建築除了是安藤忠雄操刀,主要內容的設計總監分別為深澤直人、三宅一生以及佐藤卓,另外加上助理總監川上典李子。21_21 DESIGN SIGHT一直關注於社會,並且以思考未來作為展覽策劃的核心理念。當初命名的園區就是源自英文中代表視力優異的「20/20 vision」,而創始團隊希望能夠傳遞更具前瞻性的設計,因此取名為「21_21 DESIGN SIGHT」。

 

地址:107-0052 港區赤坂9-7-6 東京Midtown Garden內

網站:http://www.2121designsight.jp

全文刊載於《震旦月刊》No.541/玩味設計

頑童精神始然─Thomas Heatherwick

Words_Gerome Lee

01_HR_HeatherwickStudio_CREDIT_HeatherwickStudio_副本.jpg

Heatherwick Studio工作室 (Photo credit: Heatherwick Studio)

 

最頑固的實驗態度,從Play打造頂尖團隊

中生代的建築師,全球大點名的話,Thomas Heatherwick絕對是榜上有名,尤其他那看似大玩特玩的作品中,卻又有對於材料應用、人與空間以及對於未來想像的深度思考。或許你還跟他不太熟,不過現在有了近距離接觸機會。從3月5日到5月15日這段期間,Thomas Heatherwick把工作室重要的精華設計和手稿等等,通通搬進台北市立美術館,「New British Inventors: Inside Heatherwick Studio」的特展從2015年3月從新加坡國立設計中心(National Design Centre, Singapore)開展,一路到了北京、上海、香港,在亞洲巡展的第五站終於來到台灣,究竟Thomas Heatherwick跟我們有哪些關聯,一個設計中生代的頑童設計師,他的視野與細膩遠比你想得更複雜。

Workshop_01_HR_CREDIT_HeatherwickStudio2011-master.jpg

Heatherwick工作室內製作模型 (Photo credit: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達文西,從倫敦雙層巴士到種子殿堂

Thomas Heatherwick,1994年在倫敦成立Heatherwick Studio,直到今日他的員工約有180人之多,並且在2004年就獲得Prince Philip Designers Prize,是該領域當中最年輕的得主。如果你印象中記得上海世博的英國館,一座外形插上上萬根如刺一般的白色建築「種子殿堂」(Seed Cathedral),用6萬根蘊含25萬顆植物種子製作而成的壓克力桿,這就是出自Heatherwick Studio之作;如果還是沒印象的話,那就來說說英國倫敦市區的招牌紅色雙層公車,曾經50年未動過的設計,在2010年倫敦政府為了籌備奧運的期間,而Thomas成功重新打造了油電混合系統的雙層巴士,成為倫敦市區中的運輸新指標。

1970年出生的Thomas Heatherwick,現年還不到50歲,在創作、設計能力與成熟度高漲的當下,他大張旗鼓的從建築、都市規劃、城市空間、家具產品等各種發揮設計長才的載體中,不斷勇於嘗試新做法,這裡頭包含了未來想像、科技導入、人文關懷、生態重視等等。

Thomas Heatherwick就讀Royal College of Art皇家藝術學院時期,他的導師Terece Cornan大讚他根本就是在世的李奧納多達文西,早在大學時代就開始嶄露頭角。這樣說起來,Thomas Heatherwick可是個神童,但你可以說他是善於找麻煩的頑童,不論如何,他的設計的確帶給了人們眼睛一亮的未來想像。

791_01_HR_UKPavilion_CREDIT_IwanBaan.jpg

上海世博英國館 (Photo credit: Iwan Baan)

471_01_HR_NewBusforLondon_CREDIT_IwanBaan.jpg

倫敦市區雙層巴士 (Photo credit: Iwan Baan)

 

童心不滅,大人小孩為玩失心瘋

若要說一項台灣人對他比較認識的設計,可以從Spun Chair陀螺椅說起。這張椅子是和義大利老牌家具製造商Magis合作,天曉得Thomas Heatherwick這個建築師對於產品的定義,就得與眾不同,既然建築已經四平八穩安立地面,那椅子又何必要中規中矩呢?

311_01_HR_Spun_CREDIT_Magis.jpg

注入成人童心的Spun Chair。(Photo credit:Magis)

老實說,大多數人看到陀螺外型的椅子都不免思索到底該如何乘坐。事實上,當你看到旁人坐上之後玩得不亦樂乎,你壓根發覺自己沒想到椅子除了乘坐之外,還能因為這樣的不安定感帶給你莫名其妙的樂趣。Spun Chair最有意思的地方,是移植了其他產業技術的生產過程,像是原本製造圓形金屬的,用於定音鼓或是瓦斯桶這樣的金屬桶體,還有使用曾經為倫敦奧運設計打造獎盃、獎座的金屬加工經驗。將這樣的成型手法用在打造大型家具,對Thomas而言面臨的技術門檻與障礙,遠比不上如何把動態的座椅變成輕鬆好坐又符合人體工學的椅子,在動態之下還能保留靜態的舒適度,這是最大的挑戰。

591_02_HR_OlympicCauldron_CREDIT_JasperWhite.jpg

製作Spun Chair時也使用過往設計奧運火炬的金屬加工經驗。(Photo credit:Jasper White)

 

絕對吸引力的南洋知識之樹

若要說為什這次特展首場展出的地點選在新加坡,而不是台灣呢?其中一個合理的解釋或許是2015年初完工的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學習中心。透過層層堆疊建構出來,看似有機主題就像是樹木向外增生。由12棟高達8樓的建築構成南洋理工大學學習中心(Learning Hub),這座建築物有趣的點可以從它的名字說起,在命名上選擇以”Hub”取代了常見的”Center”,”Hub”除了有最重要的中心區域的意思外,它還多了包含了「對外連結」的意思。

對於教學空間而言似乎少了東方人傳統講求局格方正的有效空間利用,事實上環形結構卻讓教學空間彼此更加緊密。為了成功創造出南洋理工大學的知識神經系統,內部有56間環形教室之外,創造了更多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場域,延綿不斷地流動式的設計,也讓環顧四周的視野變得更好。南洋理工大學學習中心不只是Thomas一人獨秀,它還找來義大利插畫家Sara Fanelli,把原本平淡無奇的牆面加上了科學、藝術等等元素融入了牆面雕刻。重要的是,你不得不說走進校園內,目光一定會被這棟有趣的建築給吸引過去,而創造出這樣另類的潛在「學習動機」,可能又是Thomas Heatherwick帶來的另一個驚喜。

NanjangTechnologicalUniversity_Learning Hub_CREDIT_Hufton+ Crow.jpg

南洋理工大學學習中心 (Photo credit: Hufton+Crow)

 

變形金剛捲動橋

Heatherwick Studio的設計本質一直以材料開發、創新運用為核心,這件事情說來簡單,執行起來面對到的不確定性,卻著實讓許多企業單位卻步。2002年的捲動橋(Rolling Bridge)是一個設計師參與社會設計的好案例。當時在帕丁頓區要設計一座跨越小型運河河道的人行徒步橋,這對於動輒跨越海灣或是峽谷的偉大工程來說,這可使用傳統對開式的橋面收折。不過Thomas卻使用鋼纜、木造橋面等材料做成一座可蜷曲的徒步橋,讓人們驚艷不已。在Thomas Heatherick腦海中,東西本來就沒有規定應該長得怎樣,不斷的挑戰與打破框架讓人們知道:「喔,原來這個東西也能這樣做!」在你讚嘆不已的同時,他又摩拳擦掌繼續向未來邁進了。

143_01_HR_RollingBridge_CREDIT_SteveSpeller.jpg

捲動橋是一個大膽創新的實驗,Heatherwick Studio把固定式的建物變成增加生活彈性的創新可能,兼具行人徒步與水道通行。(Photo credit:SteveSpeller)

416_02_HR_Extrusions_CREDIT_Peter Mallet.jpg

Extrusions將鋁擠壓延伸拉長後加上扭曲與斷裂成為一張極富風格的長椅

(Photo credit: Peter Mallet)

816_ 01_HR_GardenBridge_CREDIT_Arup.jpg

打造跨越英國泰晤士河的生態花園橋(Garden Bridge) (Photo credit:Arup)

 

全文刊載於《震旦月刊》No.537/玩味設計

偏執造就極致完美 東洋設計之選Good Design 2015

Words_Gerome Lee;Photos:Japan Institute of Design Promotion(JDP)、WHILL Co., Ltd.

擁有將近60年歷史的Good Design Award,一直是以「通過設計以豐富產業生產以及生活文化」為依歸,同時透過日本專注細節的民族本質,Good Design Award 除了每年新出的產品設計以外,有許多部分著重於社會創新、關乎人們品質的長青商品,還有更多無形中改變生活的良善設計。2015年選出來很多好設計,可是從3658件當中,透過亞洲等國不同評審所仔細審查,最後共有1337得獎好作品,這些作品部分也讓我們一窺未來生活的千百種可能。

WHILL Girls Cafe.jpg

 

從科技到人文的浪動之歌

每年秋季十月十一月份,是日本Good Design的決選頒獎,陳列出各項報名的好設計,讓一般大眾仍能參觀了解到,現在生活設計上又有哪些不同以往的創新。從今年Good Design的得獎名單中可以發現,除了形式以外的產品,服務或是創新體驗也是好設計的另一種型態樣貌。像是日本Takram Design Engineering,發展出一套名為RESAS的模型,可以將現有流行的大數據資訊視覺化,對於大多數的人而言,數字沒有經過說明、轉化或整理,很難被直接表現出來,因此透過視覺化的呈現,你可以感受到不同縣市人口增減的峰期,套上色調的線條更代表著不同意義,對於有效率的溝通,設計完善的視覺化,不用文字也能讓人家聽懂你要表達的話。

15G150634.jpg

除了科技之外,結合人們實際生活的改變才是重點。日本福岡縣的三山市,將IT產業的科技便利性應用在公共建設之上,這項計畫難能可貴的是,居民們思考如何透過有效率的能源規劃讓城市永續,從2013延續至今,參與的4萬多名居民都堪稱是在地最佳設計師。

15G141259.jpg

 

地表輪椅之最

在11月初,2015年Good Design Award頒出最大年度獎項——Grand Award,頒給了智慧輪椅WHILL。WHILL這家公司,成功打造了新式輪椅,靠著兩顆12伏特的電池擁有20公里續航力,同時最高速度達6km/h,重點是輪椅還有著四輪傳動的輸出效能。對於行動不便者來說,WHILL打破以往水平移動之外的可能,目前市售輪椅大多數在跨越障礙物的限制甚多,像是障礙物本身的高度、行走間的傾角高度,最大可以行走在坡度10度的路面上。另一部分,WHILL也加大前後輪的輪徑,除了提供更舒適的行進感受,也同樣扮演著面對地面環境多樣性,有著更好地適應能力。

WHILL 01.jpgWHILL with family 02.jpg

WHILL with a bag 01.jpgWHILL Mode Switch with hand 07.jpg

WHILL All Directional Wheel 02.jpgWHILL Arm Cover 01.jpg

WHILL一舉拿下Good Design Award中唯一的Grand Award不是沒道理,在為數眾多的行動輔具中,更貼合使用習慣與直覺操作,同時透過當下流行的App,可以更細部微調個人使用上的習慣偏好。最重要的一項創新,就在於WHILL搭載9.8吋的前輪總成,一個輪子當中包含了24個與行徑方面平行的小輪子,因此擴大了前輪的接地面積還有大幅提升了抓地力,台階往往是輪椅使用者最大的夢魘,現在則讓輪椅使用者能夠更安心的悠遊操作。

 

起跑吧!進擊的旅人們——成田機場三航廈

15G100999.jpg

成田機場2015年4月剛落成啟用的第三航廈,正是為了紓解廉價航空異軍突起的載客量,也因為這個航廈是為了廉價航空飛機起降所建造,也因此設計團隊把握的原則便是「經濟性」,在建築與設計之中打造1+1大於2的哲學,又得在國家門面上不要落得寒酸,以極盡簡化的機能為主,不必要的裝潢與設備裝飾幾乎都被這道減法哲學給移除。最畫龍點睛的莫過於,地上如學校操場跑道的標示路線,對於分秒必爭的航空公司還有享受性價比高的消費者而言,快速找到飛機完成旅程才是最重要的事!

 

 

燃燒卡洛里,眼見為憑

15G010091.jpg

數字化的管理真是現代社會中一項雙面刃,不過人們有時卻得靠著數字才能前進,像是體重計或體脂機上的殘酷事實。韓國的Tangram公司,設計了一款LED智慧跳繩,在跳躍時繩體當中擁有23個LED發光體,同時握把內部有感應器,可以在跳躍時套過繩體發光的視覺暫留,可以讓人看到前方的計算量。而同時跳繩的時間與消耗的卡路里可以於手機app中同步顯示,甚至透過這樣的紀錄,你可以向網路上的其他人比較。對於身高不同的人,也推出了不同長度,還有八種顏色讓人選擇。這除了是運動之外,還跨越到運動精品和3C領域,不論如何,至少這項運動讓你做完會留下數字讓你說嘴。

 

貴上一倍也值得的麵包烤箱?

15G030250.jpg

BALMUDA繼空氣清淨機和電扇之外,跨足食物家電的第一力作就是一台簡單烤箱,標榜著訴求也很簡單:烤出全世界最好吃的麵包。語出驚人與平凡到不行的外表,以及它被選為Good Design Gold獎項,代表它擊敗了許多強勁對手。在日本當地市場一台要價將近3萬日幣專門烤麵包的烤箱,幾乎是大多數普通烤箱要價的一倍以上。這台烤箱上頭可以倒入水,運用蒸汽的方式可以讓烤完的麵包外酥內軟保有水分,同時它在外觀設計上非常直覺,智能型的家電卻擁有平易近人的介面,就算不用說明書也能上手。

 

直覺而平時的簡單美好

當我們走進百貨公司,最吸引你的商品卻不一定是最適合你的東西。形而上的物件往往是讓人最容易了解的東西,不過追求形體而忽略本質的設計本身就容易造成更多問題,譬如一般大眾無法靠著直覺或經驗操作,或者是好看卻不好用,忽略了實際面的問題。這些被Good Design Award挑出來的好設計,某部分而言,也是許多專業者在不同領域之間的鑽牛角尖還有雞蛋裡頭挑骨頭的精神,讓東西趨於完美,現在讓你重看一次這些,可能不太起眼的東西時,是不是對他們重新有了一些敬意?

 

全文刊於《震旦月刊》No.533/玩味設計

這樣也行?加法再加價

Words_Gerome Lee : Photo_Coolbox、HOWE、Hövding helmet

買東西這項學問,大家總希望用一分錢買到十分品質的好貨,不過生為製造者對於生產成本勢必又得斤斤計較,因此想要打造出令人心動且願意買單的好設計不是容易可解出,懂得加值以及創造價值的產品或服務,在同樣類型的對手當中更有可能搶得先機,不論是走創新亦或是將既有功能更加強化,最重要的是推出的商品服務還是得打動消費者的心。

隱形安全帽,為安全美麗妝點

在有行人行走的街道上,一輛全身著黑衣且騎乘黑色單車的騎士,在眾目睽睽之下一頭撞上路燈桿,下一秒想當然爾的就是連人帶車在空中被拋出,就在墜地前的同時,騎士的頸後出現了如安全氣囊般快速充氣的帽子,完整包覆騎士頭部,免於讓墜地騎士頭部受到傷害,接下來又來一台單車也是撞上同樣路燈桿,兩位跌坐在地的騎士站起來相視而笑,所有人的焦點都在兩人頭頂上的那頂包覆物。這是來自瑞典號稱是「隱形安全帽」的Hövding helmet,從2005年開始Anna Haupt和Terese Alstin兩位就讀瑞典隆德大學(University of Lund)工業設計系的同儕,開始想要打造一款創新的安全帽。

hovding-action Hövding_Revolutionary_Invisible_Helmet_CubeMe4 hc3b6vding_closeup

自行車在城市中的接受度越來越高,不過可別看許多每天穿梭城市的自行車騎士,他們都有著不同的風格取向,從休閒、雅痞、競賽等等,從單車到配件都有精心挑選過,因此自行車從最早作為代步交通工具之外,也成為了個人風格的表徵。因此在單單在自行車 市場中開發了許多風格套件,就算是騎乘單車也必須帶有品味,而打造Hövding helmet的研發團隊發現到,現行太多人不喜歡配戴安全帽,因此思考著要如何打造出美感兼具的安全帽。除了追求速度強調低風阻係數的安全帽;符合紳士風格類似馬帽的安全帽之外,有沒有其他選擇呢?Anna Haupt和Terese Alstin兩人花了七年時間,站在女性立場打造出一款不突兀可以搭配合宜穿著的安全帽,從掌握人們想要因為好看而配戴,將安全帽原有的安全第一的印象被隱藏在後,因此他們挑戰做出一頂看不見的安全帽,這個點子一出的確受到許多人的質疑,畢竟歷來都沒有出現過這種無中生有可以在人體失去平衡倒下時可以快速充氣的氣囊式安全帽,他們成功將安全帽的功能只需要的時候再發揮,因此在這頂安全帽可偵測重力以及傾斜時的情境,在傾倒時快速充氣從頸部到頭部一次包覆。Hövding helmet甚至請教腦科還解決了以往單車安全帽可保護頭部,但對於頸椎卻無法有效保護。Hövding helmet當然還做了其他細部設計讓他更加符合使用情境,像是套在脖子上時必須將拉鍊拉到頂同時將拉鍊扣固定在啟動開關上,保持氣囊式可開啟充氣的狀態,同時還可針對頸部上方安全警示的LED燈充電增加騎乘安全,最重要的是內部還有一個微型黑盒子,可以紀錄著事故發生之後的碰撞資訊,提供更多超越以往安全帽的貼心設計。氣囊外部使用尼龍纖維可抗磨損避免在第一時間擦撞時就破裂無法完成防護。當然這樣耗時耗力打造的創新設計必須要有研發團隊耐心開發,但好在他們也提供了人們對於安全有更美麗的想像。

 

簡約功能,看椅子用加法點睛

HOWE推出的SixE椅子是當家重要代表作,這張椅子打造出一種極簡風格,同時輕盈又有型的可以搭配在空間之中,俐落線條以及符合人體使用的舒適哲學,不只是乘坐方便,還一併考慮了收納。在會議型或是有活動等彈性需求的空間當中,最讓人困擾的就是如何收納與快速移動、定位,因此SixE從設計定位的初衷就是讓它盡可能簡化,同時不失去功能。因此SixE在產品開發時從簡約出發,以基本型之後開始做一些細微變化與改變,像是扶手、椅腳形式到加裝邊桌與掛鉤,從單一功能化身複合功能,甚至可以輕易在休閒與工作之間切換屬性的家具。在會議或是活動空間使用時,它依然可以善盡其職扮演好角色,將椅子堆疊與有效利用空間,系列化與家族化的產品也讓SixE不斷擴大產品帶來的可能性。

SixE familySixE_learn_storage7SixE installationSixE 4-leg stack

滿足所有願望工具箱

現在不少消費模式都以分段方式針對不同需求提供服務,就像買車一樣,一台車可能就最陽春的配備,不同人依照不同需求選擇需要的配備。不過Coolbox工具箱可不打算這樣做,而是盡其可能將你所需要的需求在這只箱子上一次滿足。提到工具箱,裡頭就應該擁有各式各樣工具的容器,這的確是我們生活中所看到的工具箱制式型態。不過Coolbox可不一樣,打造Coolbox的團隊讓工具箱原本扮演的收納角色變得更加搶眼,除了類似一般制式工具箱外觀之外,可是加了許多科技含量在內,首先正面搭載了目前許多電器產品都支援的usb接孔,本體搭載了一顆20伏特的鋰電池,可以提供部分電器在外使用時的電力支援,側邊還有三組一般插座可使用。此外上方還設計了可以置放平板的凹槽,在討論施工圖面可以即時展示,討論如果需要修正意見時,打開工具箱裡頭還有一塊小型白板可以直接溝通。如果嫌工作時候太無聊,這個工具箱也搭載了藍牙喇叭,取代以往惹人麻煩的音源線大放音樂。搭載了過多功能當然也是有代價,也就是這個箱子除了工具之外的本體就具有一定程度的份量,因此拖曳滑輪與拉把也內建在箱體中,如果說要馬兒會跑總不能再要求馬兒不吃草,Coolbox把工具箱反客為主成了工具箱中的超級瑞士刀,雖然可能重量不輕,但至少滿足了你可能需要的所有願望。

Red-iPad-Stand-coolboxgreen-lifestyle-coolbox

全文刊載於《震旦月刊》No.528/玩味設計